登陆 院校 画室 顶部
河南美术高考网官方网站欢迎您|登录|注册
[资讯] 高考资讯 高考政策 高校新闻
[院校] 全部院校 本科院校 专科院校
[报考] 招生简章 招生计划 录取原则 报考指南
[数据] 录取分数 校考考题 合格线 合格证数量
[查询] 校考查询 [专业] 专业教程 专业图库
[录取] 录取查询 [文化] 复习资料 科学备考
[视频中心] [家长频道]
[艺术留学] [网站公告]
推荐考前培训机构: 郑州 开封 洛阳 焦作 新乡 安阳 鹤壁 三门峡 商丘 周口 漯河 驻马店 南阳 信阳 济源 平顶山 许昌 濮阳
内容页-广告位1 内容页-广告位2 内容页-广告位3 内容页-广告位4

语文

当前位置:首页 - 备考 > 文化课资料 > 语文

2015高考: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(21-40)

发布于2016年07月29日 来源于 发布
21.非,fēi
  (1)形容词,不对的,错误的
  例: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(《归去来兮辞》)译文: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,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,而以前的做法错了。
  (2)动词
  ①讥评,责难,认为不对
  例:是已而非人,俗之同病。(刘开《问说》)译文:认为自己正确,别人不对,这是世俗的通病。
  ②用在判断句中,相当于"不是"
  例: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(《师说》)译文: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,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?
  ③无,没有
  例: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。(《劝学》)译文:站在高处招手,臂膀没有加长,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。
  (3)副词
  ①多用在叙述句、描写句中,相当于"不"
  例:汝非徒身当服行,当以训汝子孙,使知前辈风俗云。(《训俭示康》)译文: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,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,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。
  ②除了,除非
  例: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。(《赤壁之战》)译文:除了刘备以外,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。
  22.复,fù
  (1)动词
  ①回来
  例:昭王南征而不复。(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)译文:昭王远行南方却没有回来。
  ②恢复
  例:师道之不复,可知矣。(《师说》)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,(由这里)就可以知道了。
  ③回答
  例:不敢出一言以复。(《送东阳马生序》)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。
  ④报复
  例:(伍员)谓申包胥曰:"我必复楚国。"(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)译文:伍员对申包胥说:"我一定要报复楚国。"
  ⑤通"覆",遮盖,盖上
  例:复之以掌,虚若无物。(《促织》)译文:用手掌把它盖住,觉得手心里空空的,好像没有什么东西。
  (2)形容词
  ①夹层的,双层的。
  例:红罗复斗帐,四角垂香囊。(《孔雀东南飞》)译文: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,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。
  ②繁复,重复
  例: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(陆游《游山西村》)译文:山水一重一重的出现,前面似乎无路可走了,可是走过柳树茂密,山花鲜艳的地方,意外的又看到一个村庄。
  (3)副词,再,又,还
  例: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,与此案同。(《赤壁之战》)译文: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,就和这个书案一样。
  23.负,fù
  (1)动词
  ①以背载物
  例:帝感其诚,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。(《愚公移山》)译文: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,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。
  ②担负,担当
  例: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译文:衡量这两个办法,宁可答应下来,让秦承担理亏(的责任)。
  ③仗恃
  例:秦贪,负其强,以空言求壁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译文:秦国贪心,倚仗它的强盛,用空话来求取(我们的)宝玉。
  ④辜负,对不起
  例: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译文: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。
  ⑤背弃,违背
  例:相如度秦王虽斋,决负约不偿城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译文: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,也一定会背弃盟约,不补偿给赵国城池。
  ⑥覆盖
  例:苍山负雪,明烛天南。(《登泰山记》)译文:青苍色的山峰上覆盖着白雪,像明亮的蜡烛一样,照亮了南面的天空。
  (2)名词,失败
  例: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。(《谋攻》)译文:不了解对方,却了解自己,胜败(的几率)各占一半。
  24.盖,读音一:gài
  (1)名词
  ①车盖
  例:今已亭亭如盖矣。(《项脊轩志》)译文: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,(枝叶茂盛),像车盖一样了。
  ②器物的盖子
  例:合盖隆起,形似酒尊。(《张衡传》)译文:盖子高高的鼓起来,形状像酒樽一样。
  (2)动词
  ①遮盖
  例: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(《敕勒歌》)译文:天像个帐篷,遮盖着大地。
  ②胜过,压倒
  例:刘豫州,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。(《赤壁之战》)译文: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,杰出的才能超过了当世之人。
  (3)副词
  ①表肯定判断,原来是
  例:乃悟前狼假寐,盖以诱敌。(《狼》)译文: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,原来是为了诱敌。
  ②表推测性判断,大概
  例:未几,敌兵果舁(yú)炮至,盖五六百人也。(《冯婉贞》)译文:不久,敌军果然抬着炮来了,大概有五六百人。
  (4)语气词,用在句首,不译
  例: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。(《捕蛇者说》)译文: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而已。
  读音二:hé
  疑问代词,通"盍",何,怎么
  例:技盖至此乎?(《庖丁解牛》)译文:技艺怎么(精湛)到了这种地步啊?
  25.故,gù
  (1)名词
  ①缘故,原因
  例:既克,公问其故。(《曹刿论战》)译文:打胜了这一仗后,庄公问这次取胜的原因。
  ②事故,变故
  例:乡园多故,不能不动客子之愁。(《报刘一丈书》)译文:家乡多有变故,不能不使客居在外的游子担忧。
  ③旧交,老朋友
  例:君安与项伯有故?(《鸿门宴》)译文:你怎么和项伯有老交情?
  (2)形容词
  ①旧有的,原来的
  例:故垒西边,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。(《赤壁怀古》)译文:那西边的旧营垒,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(大败曹操)的赤壁。
  ②衰老
  例:弟走从军阿姨死,暮去朝来颜色故。(《琵琶行》)译文:弟弟参军走了,养母也死去了。时光一天一天的流逝,我的容颜也衰老了。
  (3)副词
  ①故意,特意
  例:公子往,数请之,朱亥故不复谢。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译文:公子多次前往问候,朱亥却故意不肯回拜答谢。
  ②过去,从前
  例:轩东故尝为厨。(《项脊轩志》)译文:(项脊)轩的东面曾经做过厨房。
  ③仍然、仍旧
  例:累官故不失州郡也。(《赤壁之战》)译文:逐级提升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的长官。
  ④本来
  例:此物故非西产。(《促织》)译文: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山西特产。
  (4)连词,所以
  例:故木受绳则直。(《劝学》)译文: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会更直。
 26.归,guī
  (1)动词
  ①女子出嫁
  例:后五年,吾妻来归。(《项脊轩志》)译文:此后五年,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了。
  ②返回
  例:相如既归,赵王以为贤大夫,拜为上卿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译文:蔺相如回国以后,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,封他做了上卿。
  ③归还
  例:城不入,臣请完璧归赵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译文:如果十五座城不能归入赵国,请允许我把宝玉完好的归还给赵国。
  ④归属,归依
  例:江表英豪咸归附之。(《赤壁之战》)译文: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到他那里。
  ⑤归到一处,汇聚
  例:众士慕仰,若水之归海。(《赤壁之战》)译文:各位英雄豪杰都仰慕他,好像江河汇聚到大海一样。
  27.国,guó
  名词
  ①国家
  例: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,国胡以相恤。(《论积贮疏》)译文:如果不幸出现方圆两三千里的旱灾,国家用什么来救济他们?
  ②诸侯国
  例: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(《六国论》)译文:六国灭亡,不是武器不锋利,仗打得不好,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。
  ③国都,京城
  例: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(《岳阳楼记》)译文:登上这座楼,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,怀念家乡,担心别人说坏话,满眼萧条,感伤到了极点而悲愤的情绪。
  ④地区,地域
  例:逝将去女,适彼乐国。(《硕鼠》)译文:我发誓要离开你,去到那欢乐的地方。
  ⑤国事
  例:等死,死国可乎?(《陈涉世家》)译文:同样是死,为国事而死可以吗?
  28.过,guò
  (1)动词
  ①走过,经过
  例:雷霆乍惊,宫车过也。(《阿房宫赋》)译文:雷霆忽然震响,原来是宫车经过。
  ②胜过,超过
  例:一出门,裘马过世家焉。(《促织》)译文:一出门,穿着轻暖的皮衣,骑着高头大马,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。
  ③拜访,探望
  例:臣有客在市屠中,愿枉车骑过之。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译文:我有一个朋友在市井屠户之中,想要委屈您的车马去拜访他。
  ④到,来到
  例:一日,大母过余。(《项脊轩志》)译文:有一天,祖母来到我的书房。
  ⑤犯有过错
  例: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(《左传》)译文:犯了错误能够改正,是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。
  ⑥责备
  例:闻大王有意督过之。(《鸿门宴》)译文:听说您想要责怪他。
  ⑦过时
  例:花过而采,则根色黯恶。(《采草药》)译文:开过花以后再采,根的颜色就会暗淡难看。
  (2)名词,过失,过错
  例: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(《劝学》)译文:君子广泛的学习,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,就会智慧通达,行为没有过错了。
  (3)副词,过分,过于
  例: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(《小石潭记》)译文:因为那里的环境过于凄清,不宜久留,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就离去了。
  29.何,读音一:hé
  (1)代词
  ①什么
  例:大王来何操?(《鸿门宴》)译文: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?
  ②哪里,什么地方
  例:豫州今欲何至?(《赤壁之战》)译文:您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?
  ③怎么
  例: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?(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)译文:您漂亮极了,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?
  (2)副词,多么
  例: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(《观沧海》)译文:水面多么浩大,山岳岛屿高高地耸立在水边。
  (3)助词,即今"啊"字
  例:隐隐何甸甸,俱会大道口。(《孔雀东南飞》)译文:车声隐隐甸甸的响啊,两人相会在大道口。
  读音二:hè
  动词,背、扛
  例:尔牧来思,何蓑何笠。(《诗经·小雅·无羊》)译文:你的牧人来了,披着蓑衣,戴着斗笠。
  30.胡,hú
  (1)名词
  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,秦汉时多指匈奴
  例: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,士不敢弯弓而报怨。(《过秦论》)译文:匈奴人不敢南下来牧马,六国的士民也不敢拿起弓箭来报仇。
  ②兽类颔下的垂肉
  例:狼跋其胡,载疐(zhì)其尾。(《诗经·豳风·狼跋》)译文:老狼前进踩下巴,老狼后退绊尾巴
  (2)代词
  ①什么
  例:卒然边境有急,数千百万之众,国胡以馈之?(《论积贮疏》)译文:突然边境发生紧急情况,数千百万的士兵,国家用什么发给他们粮饷呢?
  ②为什么,怎么
  例:归去来兮!田园将芜胡不归?(《归去来兮辞》)译文:回去吧!家中的田园都要荒芜了,为什么还不回去?
31.或
  (1)代词,有的(有的人,有的事物)
  例:或曰:"六国互丧,率赂秦耶?"(《六国论》)译文:有人说:"六国交互灭亡,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?"
  (2)副词
  ①也许,或许
  例:越人语天姥,云霞明灭或可睹。(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)译文:吴越一带的人说起的天姥山,云霞忽明忽暗,或许能够看见。
  ②有时
  例: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。(《送东阳马生序》)译文:有时遇到他发怒斥责,我的神色更加恭敬,礼节更加周到,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复他。
  (3)连词,如果,假如
  例:或王命急宣,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。(《水经注·三峡》)译文:如果遇到皇帝有紧急命令宣召,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,晚上就到了江陵。
  32.疾,jí
  (1)名词
  ①病,指常病,轻病
  例:寡人无疾。(《扁鹊见蔡桓公》)译文:我没有病。
  ②痛苦,疾苦
  例:凡牧民者,必知其疾。(《管子》)译文:凡是管理百姓的人,一定要知道他们的疾苦。
  ③毛病,缺点
  例:必为有窃疾矣。(《公输》)译文:一定是有偷窃的毛病了。
  (2)动词
  ①患疾
  例:其疾病而死,死而湮没不足道者,亦已众矣。(《五人墓碑记》)译文:他们之中患病而死,死去默默无闻,不值一提的人也太多了。
  ②厌恶
  例:君子疾夫舍曰"欲之"而必为之辞。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译文: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。
  ③痛心
  例: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。(《屈原列传》)译文:屈原痛心怀王视听不明。
  ④痛恨
  例: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愬于王。(《齐桓晋文之事》)译文: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国君的人,都想跑到您这里来申诉。
  ⑤妒忌,通"嫉"
  例:膑至,庞涓恐其贤于己,疾之。(《孙膑》)译文:孙膑到了(魏国),庞涓怕他比自己有才能,妒忌他。
  (3)形容词
  ①急速,快捷
  例: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。(《三峡》)译文:即使乘着快马加者风也不如他快。
  ②强,猛烈
  例: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(《劝学》)译文:顺风呼喊,声音没有加大,别人却能听得更清楚。
  33.及,jí
  (1)动词
  ①追赶上
  例:怀王悔,追张仪,不及。(《屈原列传》)译文:怀王后悔了,(派人)追赶张仪,没有追上。
  ②到,到达
  例:及滑,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,遇之。(《殽之战》)译文:到来滑国,郑国的商人弦高将要到周去做买卖,遇到了他们。
  ③涉及
  例:此其近者祸及身,远者及其子孙。(《触龙说赵太后》)译文:这些人当中离得近的祸及自身,隔得远的祸害就会落到他的子孙身上。
  ④比得上
  例: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?(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)译文:您漂亮极了,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?
  ⑤接近
  例: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。(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)译文:我接近死亡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次了。
  (2)连词,表并列,和,与
  例: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,皆白衣冠送之。(《荆轲刺秦王》)译文: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,都穿着白色的衣服,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。
  (3)介词
  ①和,同,跟
  例:宋公及楚人战于泓。(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)译文:宋公和楚国人在泓地作战。
  ②趁着……之时
  例: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。(《触龙说赵太后》)译文: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。
  34.即,jí
  (1)动词
  ①靠近
  例:匪来贸丝,来即我谋。(《诗经·氓》)译文:(其实)不是来换丝,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(婚事)。
  ②登上(帝位)
  例:昭帝即位,数年,匈奴与汉和亲。(《汉书·苏武传》)译文:昭帝登上帝位数年之后,匈奴同汉朝和亲。
  (2)副词
  ①表时间的相连,相当于"立即""就""就要"
  例:项伯即入见沛公。(《鸿门宴》)译文:项伯立刻进去会见沛公。
  ②加强肯定作用,相当于"就是"
  例: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则幸分我一杯羹。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译文: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,如果一定要烹你的父亲,那么,希望能分给我一碗肉羹。
  (3)连词
  ①表假设。相当于"如果""假设"。
  例: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,国胡以相恤?(《论积贮疏》)译文:如果不幸遇到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,国家用什么来救急?
  ②表让步,相当于"即使""纵使""就算是"
  例:即捕得三两头,又劣弱不中于款。(《促织》)译文:就算是捉到了两三只(蟋蟀),又都很差很弱,不合规格。
  (4)介词,表时间、地点,相当于"当""就在"
  例: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(《鸿门宴》)译文:项王当天就留下沛公和他一起喝酒。
  35.既,jì
  (1)动词,完了,尽
  例:言未既,有笑于列者曰:"先生欺余哉!"(韩愈《进学解》)译文:话没有说完,在学生中就有人笑着说:"先生欺骗我啊!"
  (2)副词
 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。已经,……以后。
  例:始皇既没,余威震于殊俗。(《过秦论》)译文:始皇死去之后,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异地。
  ②表时间或行为承接,"不久""一会儿""后来",有时"既而"连用
  例:既又与汝就食江南,零丁孤苦,未尝一日相离也。《祭十二郎文》译文: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,孤苦伶仃,我俩没有一天分开过。
  ③表范围。"全""都"
  例:肴核既尽,杯盘狼藉。(苏轼《赤壁赋》)译文:菜肴全都吃光了,杯子盘子乱七八糟的放着。
  (3)连词
  ①既然
  例:既来之,则安之。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译文:既然让他们来了,就要让他们安心。
  ②既……且……,既……又……,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
  例:三军既惑且疑,则诸侯之难至矣。(《谋攻》)译文:三军既迷惑又怀疑,那么诸侯进攻的灾难就到了。
  36.间,读音一:jiān
  (1)名词
  ①门缝,夹缝
  例: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。(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)译文: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偷的看她丈夫。
  ②中间
  例: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。(《赤壁之战》)译文: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途跋涉,来到这江湖沼泽之间。
  ③期间
  例:奉命于危难之间。(《出师表》)译文:在危难期间接受了任命。
  (2)量词,房屋的最小单位
  例: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(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)译文: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,把天下的贫寒之士都遮蔽起来,让他们都露出笑颜?
  读音二:jiàn
  (1)名词
  ①空隙
  例: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。(《庖丁解牛》)译文:那关节有空隙,而刀刃却没有厚度。
  ②机会
  例:至京口,得间奔真州。(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)译文:到了京口,找到机会逃奔真州。
  ③(不多)时间
  例:扁鹊见蔡桓公,立有间。(《扁鹊见蔡桓公》)译文:扁鹊见到蔡桓公,站立了一会儿时间。
  (2)动词
  ①离间
  例:谗人间之,可谓穷矣。(《屈原列传》)译文:谗佞小人离间他们,可以说是处境十分困难了。
  ②参与
  例: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。(《曹刿论战》)译文:有那些当官的谋划这件事,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?
  ③间隔,隔断
  例: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(《桃花源记》)译文: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们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,不再出去,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联系。
  ④夹杂
  例:中间力拉崩倒之声。(《口技》)译文: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,房屋倒塌的声音。
  (3)副词
  ①表时间,有时,偶然
  例:数月之后,时时而间进。(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)译文:几个月之后,时不时有人偶尔提意见。
  ②表状态,从小路
  例:从骊山下,道芷阳间行。(《鸿门宴》)译文:从骊山下来,取道芷阳抄小路行走。
  ③表情态,秘密地,悄悄地
  例:侯生乃屏人间语曰。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译文:侯生就屏退众人,悄悄地对信陵君说。
  37.见,读音一:jiàn
  (1)动词
  ①看见,看到
  例:我见相如,必辱之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译文:我见到蔺相如,一定要羞辱他。
  ②会见
  例:项伯即入见沛公。(《鸿门宴》)译文:项伯立刻进去会见沛公。
  ③谒见,拜见
  例:曹刿请见。(《曹刿论战》)译文:曹刿请求谒见(庄公)。
  ④召见,接见
  例:秦王坐章台见相如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译文:秦王坐在章台宫召见蔺相如。
  (2)名词
  ①见识,见解
  例:汝真女子之见。(《失街亭》)译文:你真是女人的见识。
  ②看见的东西
  例:入之愈深,其进愈难,而其见愈奇。(《游褒禅山记》)译文:进入的越深,前进就越困难,见到的景色也就越奇特。
  (3)代词,放在动词前,表示对自己有所动作
  例:君既若见录,不久望君来。(《孔雀东南飞》)译文:你既然这样惦记着我,就希望你不久前来(接我)。
  (4)介词,表被动,相当于"被"
  例:欲予秦,秦城恐不可得,徒见欺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译文:想(把宝玉)给秦国,恐怕得不到秦国补偿的城池,白白地被欺骗。
  读音二:xiàn
  动词
  ①引见,使……见
  例:杀鸡为黍而食之,见其二子焉。(《荷蓧丈人》)译文:杀鸡做饭给他吃,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来见他。
  ②表现、出现、显露
  例:风吹草低见牛羊。(《敕勒歌》)译文:微风吹过,牧草低下身子,显露出草地上的牛羊。
  38.解,读音一:jiě
  动词
  ①剖开,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
  例:庖丁为文惠君解牛。(《庖丁解牛》)译文:庖丁替文惠君解剖牛。
  ②解开,脱去
  例:毁其盆,悉埋于地,解其棕缚。(《病梅馆记》)译文:毁掉那些盆子,(把梅)全都埋到地里,解掉那些绑缚的棕绳。
  ③分开
  例:少年大骇,急解令休止。(《促织》)译文:那小伙子非常惊骇,急忙把它们分开,使它们停了下来。
  ④解释,解答
  例: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(《师说》)译文:老师,是用来传播道理,讲授学业,解答疑难的。
  ⑤理解
  例: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(《师说》)译文:有了疑难问题不向老师请教,那些疑难问题最终也不能理解。
  ⑥解救,消除
  例:今有一言,可以解燕国之患,而报将军之仇者,何如?(《荆轲刺秦王》)译文:如果有这样一句话,既可以解除燕国的灾祸,又可以报您的仇,(您将)怎么样?
  读音二:xiè
  动词,缓和,消减
  例:太后之色少解。(《触龙说赵太后》)译文:太后(愤怒的)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。
  39.就,jiù
  动词
  ①趋,赴
  例: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,臣请就汤镬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译文: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,请让我走到汤锅里去。(意即"请让我受汤镬之刑")
  ②靠近,接近
  例: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。(《劝学》)所以木料用墨线量过就能使它更直,金属的刀剑放到磨石上去磨就会锋利。
  ③上(车、路)
  例:荆轲遂就车而去,终已不顾。(《荆轲刺秦王》)译文:荆轲于是上车离去,始终没有回头。
  ④赴任
  例:举孝廉不行,连辟公府不就。(《张衡传》)译文: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,连续被官府征召也没有到任。
  ⑤担任
  例: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译文:能施展才能就担任职务,不能施展才能就退下来。
  ⑥成就
  例:然嬴欲就公子之名,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。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译文:可是我想要成就您礼贤下士的名声,所以让您的车马长久的停留在市井中。
  ⑦完成,成功
  例:更互用之,瞬息可就。(《活板》)译文:交替着使用它,很快就可以完成。
  40.举,jǔ
  (1)动词
  ①举起,抬起
  例:吾力足以举百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。(《齐桓晋文之事》)译文:我的力量足以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,却举不起一根羽毛。
  ②拿
  例:吾不能举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(《赤壁之战》)译文:我不能拿着全吴的土地,十万军队,去被别人控制。
  ③举出,提出
  例:聊举数人以训汝。(《训俭示康》)译文:姑且列举几人来教训你。
  ④举行,施行
  例: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。(《陈涉世家》)译文:现在逃跑是死罪,举行起义也是死罪。
  ⑤攻克,占领
  例:戍卒叫,函谷举。(《阿房宫赋》)译文:陈胜吴广的一声喊叫,函谷关就被攻下来了。
  ⑥推荐,选拔
  例:举孝廉不行,连辟公府不就。(《张衡传》)译文: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,连续被官府征召也没有到任。
  ⑦升起
  例:中江举帆,余船以次俱进。(《赤壁之战》)译文:在江中升起船帆,其余的船按照次序一同前进。
  (2)形容词
  ①全,合
  例:大喜,笼归,举家庆贺。(《促织》)译文:非常高兴,用笼子装回来,全家庆贺。
  ②尽
  例: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。(《鸿门宴》)译文:杀人惟恐不能杀尽,对人用刑惟恐不能用尽酷刑。
  (3)名词,举动
  例:荣禄密谋,全在天津阅兵之举。(《谭嗣同》)译文:荣禄的密谋,全在于天津阅兵的举动。
内容页-广告位5